腫瘤藥最高降價50%國家醫保談判首批名單本周公布
第一財經記者獨家獲悉,醞釀已久的國家醫保談判首批名單擬在本周正式公布——歷經半年的艱難談判過程,最終入圍的四家制藥企業覆蓋了跨國制藥公司和本土創新藥公司,而腫瘤藥大幅度降價或將成為這一首次亮相制度的最大看點。
腫瘤藥:最高降價 50%
如無意外,醞釀已久的國家醫保談判首批名單將在本周正式對外公布。
「最后關頭,有一家腫瘤藥 (企業) 還是退了出來,最終公布的入圍品種很可能變成了 4 個。」18 日,有不愿具名的接近國家醫保談判方面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
按照第一財經此前獨家確認的消息,首批國家藥價談判 5 個品種分別為; 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和埃克替尼,以及治療慢性乙肝的韋瑞德 (GSK) 和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的來那度胺; 涉及制藥企業分別為英國阿斯利康、瑞士羅氏制藥、浙江貝達、英國葛蘭素史克和美國新基制藥。
由于衛計委牽頭 16 個部門的國家「采購」方與五家制藥企業分別談判劃定規則,最終呈現的標準和企業「降價」方式并不統一。
「從去年就開始談 (判) 了,根據企業自身品種能夠接受的方式和降價幅度來一家一家地談,協議也是一家一家的簽。」前述消息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每一家都有自己不同的定價原則,跨國公司還需要維持全球的價格體系穩定,這是個并不太容易的過程。」
今年 3 月,國家衛計委主任李斌曾公開表示,國家衛計委選取了 5 個左右涉及癌癥治療及重大疾病治療的藥品,作為談判試點,通過談判,價格比較貴的專利藥、進口藥藥價降幅可達 50% 以上。
國家衛計委副主任馬曉偉進一步表示,藥品談判成功以后,衛計委將考慮納入相關的藥品報銷目錄,使藥價得到降低。同時,全國推行大病保險后,要對二十幾種疾病進一步給予補償; 在談判降價的同時,衛計委也注意在國內對仿制藥的研發、國產化。
但原本計劃在 3 月全國「兩會」后公布的名單,因為突發的疫苗安全事件被耽擱下來,延宕至現在。
由于醫保的國家付費機制,作為藥價談判最核心的醫保價格談判一直被認為是中國藥價改革的核心突破點——而在這個最敏感、企業也最重視的醫保領域,藥價談判將被如何應用,也毫無疑問地成為后續藥價談判在全國范圍推行的風向標。
公開資料顯示,根據國際經驗,藥品價格的參考依據主要是藥物經濟學評估、內部價格參考、外部價格 (國外價格) 參考。
而藥品價格談判的準則各個國家相差不大,以較為系統的意大利為例,大致包括:對療效欠佳的藥品分析其成本效益、對可替代的藥品對比其風險效益、對功效相同的藥品對比其每天治療成本、評估國民醫療保健體系的經濟影響、評估新藥品的市場份額、歐洲國家的價格和消費數據等。
「第一批選的幾個品種針對的疾病,肺癌、慢性乙肝都是目前國內比較高發而且用藥負擔比較重的,這是一個基本原則,我們希望能夠從公眾感受最明顯的品種和疾病上減輕他們的負擔。」前述人士向第一財經表示。
據統計,現階段我國肺癌發病率每年增長 26.9%,肺癌已成為我國首位惡性腫瘤死亡原因,預計到 2025 年,我國肺癌病人將達到 100 萬,成為世界第一肺癌大國——而一項針對三級專科醫院住院肺癌患者的經濟負擔研究顯示,患者年人均總費用約為 15 萬元。
2015 年,在千名白血病患者聯名信和輿論壓力下,被稱為國內「抗癌藥代購第一人」的陸勇被撤銷起訴,此前,他曾因幫助病友從印度代購仿制藥涉嫌銷售假藥被湖南沅江檢察院起訴,被關在看守所 117 天。
而由此事件,重癥患者的「天價救命藥」再度成為話題中心。
在目前的癌癥治療中,靶向藥物是主要且有效的治療方式——對于肺癌晚期病人來說,如果不做靶向治療,常規的化療放療能夠存活一年左右; 而使用靶向治療后,能夠延續三四年的壽命。
然而,由于研發成本持續走高,目前常規肺癌靶向藥物非常昂貴。
英國阿斯利康的「易瑞沙」每盒 10 片裝售價 5000 元; 瑞士羅氏制藥「特羅凱」每盒 7 片裝售價 4500 元; 國產新上市的「凱美納」21 片裝售價 2750 元,每日需服用 3 片,折合每日所需費用,分別是 500 元 / 天、650 元 / 天、392 元 / 天; 一個月所需藥費約為 1.5 萬元、1.8 萬 -1.9 萬元、1.1 萬 -1.2 萬元。
地方醫保:「先鋒」實驗
事實上,對于「含金量」極高的醫保而言,企業通過降低價格獲得入圍醫保的身份,拿到穩定的銷量和市場,更多的藥品進入患者使用范圍,一直是雙方博弈和得以最終談判成行的籌碼所在。
而在國家層面醫保談判啟動之前,各地的醫保價格談判為之后的國家政策出臺投石問路。
2013 年,《建立藥品價格談判機制試點工作方案》(下稱《方案》) 公布,臨床實際使用需求成為進入談判范圍藥品的第一原則。
「以需求為導向,重點將腫瘤用藥、心血管用藥、兒童用藥、公共衛生用藥、中成藥中的專利藥品和獨家產品納入談判范圍,積累經驗,逐步擴大談判藥品類別和品種數量。」《方案》明確。
而此前,接近衛計委方面權威人士向第一財經透露,將建立國家和省、區、市兩級藥價談判機制,不同類別的專利藥和獨家生產藥品會有不同的辦法談判,市場份額、臨床使用需求等都會成為談判參考因素。
早在 2010 年,人社部將部分跨國制藥公司的高質量藥品引入醫保的嘗試中,美國禮來、美國輝瑞、瑞士羅氏和南京先聲等在內的多家制藥公司,都曾不同程度參與醫保談判的試點工作,但最終由于規則統一和不同部門對接等實際操作問題擱置。
但即便如此,各地的醫保談判工作卻并未停止——由于各地經濟發展水平差異,醫保付費能力不同,因此談判的原則和品種也有所區別。
公開資料顯示,2013 年以來,江蘇、浙江等經濟發達的省份開始嘗試省級的高價藥物價格談判。
2014 年 12 月,浙江省人社保將 31 個高值藥品納入該省大病保險特殊用藥談判范圍,以解決參保人員罹患重特大疾病的特殊用藥問題,超過一半的為外資品牌,諾華、禮來、輝瑞、拜耳等均榜上有名; 國內企業入圍的則有百泰藥業、蘭生股份參股的中信國健、江蘇奧賽康、正大天晴、江蘇豪森藥業等。
2015 年 3 月,經過浙江省內各區市人力社保、衛生計生等部門和部分權威醫療機構推薦,兩輪臨床專家遴選,浙江省人社廳從 31 種治療癌癥等大病的高值藥物中選取 15 種納入大病醫保支付范圍,包括赫賽汀、格列衛、易瑞沙、美羅華、晴唯可等,以進口藥為主,藥價平均降低 19.27%,直接降幅最大的達到 54%。
而此前北京、青島、江西等地也開始引入醫保談判機制——江西省人社廳官員曾表示,該省納入醫保范圍的 5 種特殊藥品,通過啟動談判機制,總價將降到 1.59 億元,降價幅度約為 14.5%,在獲邀談判的廠家中,有 21 家屬于外資公司。
江蘇省的特藥制度自 2013 年 1 月 1 日起實施,醫保部門與藥品生產企業談判議價,之后陸續將赫賽汀、格列衛、達希納三種抗腫瘤治療藥品納入醫保基金支付范圍。據報道,截至 2014 年 10 月,全省共有約 3900 名大病患者得到了特藥保障,成為該項政策的受益者。
對此,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上海市衛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胡善聯評價認為,「創新藥物的定價政策,從藥廠的角度來講,是希望提高新藥的市場可及性和企業的收入; 支付方則是為了控制價格,根據社會意愿支付和支付的能力,為衛生服務提供合理的藥價,最終達到鼓勵進一步藥品創新的雙贏政策。」
跨國藥企:「黃金時代」之后
而通過松動價格,鞏固和擴大目前的市場,對于價格談判「主力」的跨國制藥企業來說,已經清晰地成為未來的「新常態」。
2016 年初,治療罕見病的肺動脈高壓進口靶向藥物「全可利」主動價格 80%,從每盒 19980 元降到每盒 3996 元,不僅成為價格降幅最大的藥品,也打破了進口專利藥一直以來的「貴族藥」堅冰,成為中國醫藥市場的標志性事件。
「全可利進入中國市場的這些年里,在商業模式上與其他進口的高值專利藥一樣,一方面延續國際價格體系制定的高價格,另一方面實施全可利慈善援助項目,對中低收入家庭患者實施以高價為前提、慈善為基礎、買贈為循環、年度為周期的藥品慈善援助為主的商業模式。」愛可泰隆亞太區副總裁西蒙·伊德就此話題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透露。
由于患者數量少、市場狹窄,相對于一般藥物,罕見病治療藥物的研發成本和價格極高——即便是在對于中低收入患者的藥品援助中,3 萬元依然是一個不小的負擔。
西蒙·伊德告訴第一財經,目前治療肺動脈高壓的藥物還沒有進入國家醫保目錄,但考慮到各地患者的實際需求,他們正在通過與各地的大病保險探索「合作」的可能。
來自愛可泰隆方面的信息顯示,截止 2016 年 3 月,全可利已經進入青島、沈陽、深圳三市的大病保險特藥目錄; 包括天津、北京、上海、廈門、遼寧、山東、山西、湖南和寧夏、福建的醫保工作也進展順利。
而現階段,深圳引入商業保險共付的機制效果最顯著——在國家政策開始向「三保合一」(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農合) 和鼓勵引入商業保險的背景下,用攻城拔寨式的方式,將觀望中的周邊省份一個個拿下,是西蒙·伊德覺得切實可行的中國醫保市場「切口」。
對于國家藥價談判,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藥品研制和開發行業委員會 (RDPAC) 曾公開表示,「我們理解并支持政府部門協調各方,實現降低藥價和及時報銷的目標,逐步緩解大病患者的疾病負擔。」
「國家主管部門首先要的是降價,這也是公眾對于醫療服務最明顯的感受; 而跨國制藥公司這幾年在中國的日子普遍不如以前,增長放緩、優待政策取消,來自國內產品的競爭壓力也越來越大,以前那種黃金時代的日子已經過去了,要繼續生存就必需得適應變化。」前述消息人士向第一財經表示。
《亞洲制藥新聞》此前數據顯示: 2015 年第一季度,10 家主要跨國藥企的銷售額平均增長 11%,相比 2014 年全年的平均增長率低了 1 個百分點——而同期中國醫藥企業利潤率在 2014 年下滑至 5.3% 后,2015 年第一季度已回升至 6.9%; 利潤水平在 2015 年初迅速升至 26%,這顯示出中國正在通過減稅和藥品優惠定價來幫助醫藥企業增長,同時更廣泛地鼓勵醫藥創新和研究。
此外,專利藥到期、單獨定價政策的即將取消等因素也都將導致外資藥企的利潤大幅下滑。數據統計,在未來四年全球有接近 400 種專利藥物將陸續到期,直接沖擊跨國藥企的市場表現。
而變化的市場格局背后,是重新確立的市場規則和新產生的市場機會。
作為外企的代表,RDPAC 認為,降低藥價和及時報銷,是當前降低中國癌癥等病癥患者的醫療負擔的兩個重要方面,國家通過建立專利藥談判機制試點,是一種嘗試。RDPAC 還指出,許多地方政府已開展了不同試點,多方籌資、分擔風險已經累積了一些經驗,應該鼓勵各利益相關方參與,逐步完善基本原則和運作機制,再穩步開始專利藥談判機制的試點,目前實施這類談判機制的國家和地區,基本有著完善的配套政策和法規,才能取得理想的結果。
文章出自:m.ykchanghong.cn